俗語說「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蘋果對人體健康有益,有營養師解釋,其中果皮營養價值高,含豐富植化素,包括多酚、楊梅素、槲皮素等,當中多酚與綠原酸具抗氧化作用,有助防癌及預防心血管疾病,楊梅素則可穩定血糖;槲皮素能保護支氣管。而蘋果果肉含有果膠、鉀離子,可降血壓、降膽固醇、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預防大腸癌,所以,吃蘋果連皮吃可說最有益。

但要注意,蘋果核則含有少量有害物質「氫氰酸」,要記得避食,若大量在體內積聚,對健康有害。而且當進行化療時、身體免疫降低的癌症病人,則不可吃連皮的蘋果,建議要削皮、甚至熱水燙過後再食用,避免生食,以免附在表皮的有害物質吃進體內。有研究曾指,蘋果經煮熱後,多酚類天然抗氧化物的含量會大幅增加,能降血糖及血脂、抗氧化,還能抑制膽固醇、消除自由基,而且適度加熱後的蘋果果膠更穩定,能進一步吸收腸道內的細菌與毒素,幫助排毒。

 

很多人認為飯後吃水果是好習慣,但研究發現,飯後才吃水果容易會被食物阻礙於胃中,出現脹氣、便秘,導致消化不良,故此建議飯前半小時吃蘋果比較合適,不僅能幫助排毒、減少熱量攝取,還能保護免疫系統免受熟食不良刺激,對免疫系統有益,且各種營養素也較易被吸收,像是早餐前吃蘋果可吸收磷質,適合用腦工作者、血壓有問題者。若於傍晚、晚餐前吃,則可調節血糖,協助排便順暢。

但是,胃部容易不適患者則宜飯後兩小時後再吃,以免蘋果所含的果酸和胃酸混合後,會增加胃部負擔,像是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更不宜生食蘋果,粗纖維和有機酸會刺激腸胃道。

1. 胃寒者:由於蘋果性涼,若身體有胃寒病症的人是不宜吃蘋果的,屬鹼性又偏滋補的蘋果性味甘酸而平,吃太多,會使胃寒的人病情加重,不可盲目奉行一天一蘋果,建議2、3天吃一個就好。

2.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這類患者最好不要吃蘋果,尤其是急性發作期間更要注意,因質地較硬的蘋果含有粗纖維和有機酸,非常不利因潰瘍變得薄弱的腸壁進行癒合,反而易誘發腸穿孔、腸擴張、腸梗塞等併發症。

至於如何挑選好蘋果?大家可選擇外觀無損傷、又圓又香、硬度夠的蘋果。一般蘋果在室溫下可保存5至7天,冷藏可保存更久,食用時若發現蘋果有輕微酸味,則可能是因細菌滋生產生發酵,建議不要吃了。蘋果氧化情形無法完全避免,一般常見是浸鹽水延緩氧化變褐色,但浸太長時間還是會變色,建議削皮後立刻食用,較能保持完整營養素。

 

 

來源:巴士的報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