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假日享受美食美酒後,會擔心自己發胖。到底是甚麼引起肥胖?每個人都有不同解釋,有人說因經常坐在沙發上吃東西、看電視時間太長,有人說因吃太多脂肪或澱粉類食物,有人說是有家族肥胖基因等。近期研究越來越達成共識:肥胖不單是因進食過多引起,而是一種人體疾病。

盡管漸漸形成上述共識,但至今對於肥胖症的原因和治療方法都缺少定論。總部在美國、有過百年歷史世界性組織「內分泌協會」(The Endocrine Society)近期發表科學聲明,對肥胖的成因作新的解釋,將肥胖定義為「人體能量平衡機制失調症」,意思是調節能量攝入及支出的人體機能出現異常。

 

減重後5年內反彈

 

參與撰寫報告的醫生舒瓦茲(Dr. Michael Schwartz)接受CBC訪問時表示,在引致肥胖的過程中有兩件事發生,一是在較長時間內,患者的能量攝入和支出不平衡,攝入多於消耗;之後發生第二件事,人體機制將限制體重上限調高,再試圖將體重保持在新的上限內。
舒瓦茲表示,在減肥外科手術外,目前沒有已證實的有效醫療方法,可令肥胖者持續減去7%體重。他解釋說,肥胖症是控制脂肪水平機制不斷調高上限,這就是報告所指的「能量平衡機制失調」。
目前這種謎一樣的「自動提升」機制,令有效治療肥胖症面臨巨大挑戰,所有減掉的重量幾乎總是在5年內反彈。
很多人經歷過減肥的痛苦過程,並哀嘆單靠個人意志難以持續控制體重。研究發現,生活方式、飲食和其他基因及環境因素雖在控制體重過程中起關鍵角色,但是變得肥胖後,身體機制就會頑固地拒絕回到正常。用自動提升體重上限的說法可解釋這現象,是甚麼原因形成自動提升機制,仍需要由生理學的角度做出研究和解答。一旦攻克這難題,科學家就可找到干預調節人體能量平衡的辦法,從而有效治療和控制體重。
不少肥胖醫學專家指,目前在臨床上主要依靠對肥胖者的問卷調查,來了解其過去的飲食情況,從而進行治療,這種方法難以真正了解飲食與肥胖之間真實的聯繫。一是個人對自己進食情況回憶存誤差,這或許是遺忘或是沒說實話。二是即使是患者準確回憶過往短期內的飲食歷史,也難以推斷患者過往幾年、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飲食習慣。有專家估計青少年肥胖病發率被低估了約50%,就是因信息上的缺陷有關。

新法跟蹤飲食習慣

為此科學和醫學界需要有更新的研究手段、收集更準確的數據來研究飲食與肥胖的聯繫。新近有兩種方式,一是令患者在一段時間內與外界隔絕,研究人員準確紀錄和控制患者所進食的每樣東西,再測試患者體重並評估其變化。
另一種辦法更加昂貴及耗時,被測試者要喝下含有同位素指示劑的飲料,然後透過化驗其尿液進行跟蹤。使用這兩種辦法目前可以較為準確地得到人體耗消能量的數據。

 

相關文章:
預料全球10年內 兩成人患肥胖病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