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香港中環海濱區多了一個個黃藍色帳篷, 這正是世界知名的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新作《KOOZA》的演出場地,連場精采刺激雜技和搞笑小丑表演將在此上演,開Show前,筆者闖進後台,與《KOOZA》藝術總監、演員和衣櫃主管傾談,揭開鮮為人知的一面!

 

雲集運動精英


首次於香港表演的新馬戲劇目《KOOZA》,名字取自梵語「Koza」,表示「箱子」、「大木箱」或「珍寶」的意思,在全球公演至今已十一年。

 

[caption id="attachment_447249"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KOOZA》藝術總監Dean Harvey[/caption]

 

《KOOZA》藝術總監Dean Harvey指,由構思到首場演出,花了約兩年時間,演員來自不同背景,當中包括高水平的運動員、前奧運選手,以及出生自馬戲團世家的演員等。「劇團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設立負責招募演員的部門,從世界各地物色最好的演員,同時也有頂尖演員渴望加入我們。」

 

角色妝容自己化

在標誌性的黃藍帳篷裏,有來自逾十九個不同國家的雜技演員、樂師、歌手和演員,其中高五十六呎的主帳篷,即表演主場地,可容納二千四百多人,而今次筆者更走入排練帳篷,一睹他們平日的練習和綵排實況。

 

[caption id="attachment_447252" align="alignnone" width="200"]
● 來自加拿大的 Cedric Belisle[/caption]

 

長達一百二十分鐘的表演,觀眾會隨着名叫「The Innocent (天真)」的孩子展開一段奇妙旅程,通過其眼睛在充滿古怪性格人物的世界尋找自我。於劇中飾演「The Innocent」、來自加拿大的Cedric Belisle形容,此角色很柔和平靜,「所以我上台前的準備工夫大概與其他人不同,通常演出前,我會在帳篷裏做大量健身練習,之後花大約半小時化妝、換衫,聽着平和的音樂去放鬆自己,投入角色。」據知,每個演員皆需要自己化特定角色的妝容,而每一筆一畫都要跟足指引。

 

[caption id="attachment_447250"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雙人單輪車綵排情況[/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447251"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表演激動人心,包括靈活技藝和讓人放聲大笑的滑稽動作。[/caption]

 

大概很多人都會好奇,在馬戲團表演,除了平日練習,還有甚麼活動?Cedric似乎很享受經常可以到不同地方表演,周遊列國的經歷。「我覺得這是一個Big Bonus,表演完結後,我會出外尋找一些特色咖啡店,坐下來,看看書。」而且他視平日練習為興趣,「為了自身健康,我每日都會做運動,這也是我最大的興趣!」

 

繽紛衣櫥主管

馬戲團經常要轉場到不同地方表演,最大陣仗的莫過於移師各式設備、道具和演出服裝至香港。由中國北京站巡演開始,參與《KOOZA》至今已四個月的衣櫃主管Alex Surridge指,在巡演中,整個衣帽間收藏了超過三千件華麗服裝連道具,而今次將動用當中約一千二百件,「馬戲團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的總部,有龐大的服裝部門,所有演出的服裝、頭套都是自家訂製生產,連染色也是。」

 

服裝無疑對整個馬戲團有很大影響,Alex表示:「馬戲團用了很多時間和努力去發展服裝,加上演員的化妝,連同台上燈光、音樂和演員臨場演出都是很重要。」所以她共有三個組員,並會外聘四位當地人,主要幫忙縫製和維持服飾的完整性,「我們亦會不斷更新和補充新裝。」

 

隨着科技進步,他們在巡演期間會以3D打印技術去製作配件,使之更柔軟、富彈性又較耐用,就算表演時強烈拉扯,或做高難度動作時,都不容易扯爛。

 

【話你知】:為何沒有動物?

提起馬戲團,很多人會聯想起大象、老虎、獅子……但其實馬戲團不一定要有動物參與演出,由1984年成立至今的太陽劇團,特色在於摒棄動物表演,並以人為主導,其中在《KOOZA》就有高空鋼絲(High Wire)、平衡椅(Balancing on Chairs)、單輪車(Unicycle Duo)和死亡飛輪(Wheel of Death)等演出,一樣令觀眾看到膽戰心驚!

 

資源:星島日報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
TAGS 《KOOZA》 太陽馬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