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1月聽取國發會報告美國稅改的影響,國發會表示,可能牽動台灣大企業全球布局,對中小企業影響有限。在整體經濟上,可望受惠美國民間消費及經濟成長升溫,提振出口。

中央社的報道稱,行政院長賴清德1月在行政院會聽取國發會提出「美國稅改對台灣影響及因應策略」報告。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會後接受訪問時表示,美國通過「減稅與促進就業法案」,透過調降稅率與簡化稅制,引導資金重回美國投資,勢必對全球經濟、產業與金融市場造成衝擊。
在外來投資部分,吳明蕙說,美國為台灣重要經貿夥伴,對台商海外布局可能帶來影響,應該持續關注並妥為因應。美國稅改有助提振在美投資誘因,也可能牽動台灣大企業全球布局,對中小企業則影響有限。
此外,吳明蕙說,美國是台灣近5年來第7大外資來源國,來台投資多著眼於台灣內需市場或投資產業供應鏈,影響也是有限的。

 

美國經濟佳 台灣跟著受惠

 

吳明蕙指出,根據主計總處模型推估,在其他假設不變下,美國經濟成長增加1個百分點,台灣商品出口正成長可增加0.15個百分點,經濟成長可增0.07個百分點。
因此,對於台灣出口部分,吳明蕙指出,美國稅改方案有助提升個人可支配所得,帶動美國民間消費增加,進而提高台灣對美國的出口,但長期激勵效果,仍待觀察。
吳明蕙認為,若是美國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使用美國原物料生產或以美國為消費市場,基於就近服務客戶或接近供應鏈,台商赴美設廠投資的機會將提高。
吳明蕙指出,美國降稅後雖增加在美投資誘因,政府因應策略正在優化台灣投資環境,拓展對美出口商機,營造優質經營關係。政府將協助台商融入美國在地價值鏈體系,搭配台灣5+2產業創新及重點發展產業,篩選有關鍵技術缺口的美商,加強台美產業合作。
吳明蕙分析,台灣目前正積極洽簽租稅協定及優化稅制,以降低美國稅改影響。此外,台灣國際收支健全、經常帳持續順差、外匯儲備充沛,加上新台幣匯率維持動態穩定、台灣幾無外債,承受國際資本流動的能力相對亞洲其他國家為佳,美國稅改對台灣影響有限,政府仍將持續關注市場變化,適時採取措施。

 

台灣銀行業風險可控

 

金管會指出,整體金融業在美國曝險金額約新台幣6.98萬億元,美國稅改對台灣銀行業風險在可控制範圍,對保險公司海外投資也沒有負面影響,短期而言,未對台灣市場造成明顯波動。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底,38家公營銀行對美國曝險為1萬億913億元,保險業在美國投資規模為5.57萬億元,證券及期貨對美曝險為905.89億元,投信基金為2346億元,整體金融業在美國曝險約6.98萬億元。
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表示,美國稅改對美國企業盈餘的匯入有正面影響,大家預期美國經濟會比較好,而目前銀行業對美國曝險約1.09萬億元,且銀行都有相關的風險控管措施。
同時,金管會已請存保中心加強銀行的外國曝險控管,美國稅改對台灣整體銀行業的風險在可控制範圍內。
莊琇媛強調,目前銀行資產品質、資本適足率等都非常健全,且美國稅改對總體經濟影響是正面的,有助台灣銀行業發展。
至於保險業方面,保險局副局長蔡麗玲指出,美國稅改對保險業的可能影響來自於兩方面,一是企業盈餘匯回美國,美元有升值壓力,這可緩解壽險業的匯損壓力。另一方面,美國稅改可能使得美國財政赤字惡化,投資者可能會要求更高的信用貼水,則美國國債息率有上升壓力,這對壽險業新增的美債投資收益有正面影響。
蔡麗玲表示,初步來看,美國稅改對台灣保險公司海外投資沒有負面影響,金管會會持續觀察美國稅改的影響,並要求保險公司做好風險管理,同時,金管會也會適時採取相對應的監理措施。
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表示,外資去年全年淨匯入86.53億美元,累計淨匯入為2080.55億美元,顯示外資持續淨匯入,且上市櫃公司去年前3季稅前獲利成長15%,短期來看,美國稅改未對台灣市場造成明顯波動。

 

未必有多少台企搬到美國

 

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在院會後記者會也表示,美國稅改短期有助帶動美國經濟成長,但長期而言成長幅度有限;經濟部次長龔明鑫則說,美稅改可能造成美國財政負擔,就算有資金流入美國,是否投資實質產業、增加就業,都值得觀察;對於各方憂心可能導致台商跑到美國投資,而影響台灣民間投資動能,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則表示,影響沒有那麼大。
賴揆1月份指出,台灣雖可望受惠於美國民間消費及經濟成長升溫,提振台灣出口,但美國稅改可能增加企業在美投資誘因,政府相關部門應持續優化台灣投資環境,審慎因應對台產生各項影響。
美國稅改新制上路,政院認為是利多於弊,經濟學者則分析,短期美商匯回美元獲利,可望推升美元走強,部分抵銷近日挺升的新台幣匯率,緩解台灣出口廠商及保險業的潛在匯損壓力。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考量降稅後續可能出現的財政後遺症,他不期待財稅政策對於景氣振興的效果。
孫明德表示,美國降稅磁吸的對象有美商、有外商,相對美國的降稅,台灣稅改則是調升企業稅自17%至20%,處於全球供應鏈一員的台商,不會為3個百分點的稅率,把生產線從遠地搬到美國,尤其企業投資設廠要考量的因素很多,美國的高工資、強勢工會,是台灣企業無法接受的生產附加成本。
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單驥就中長期進行分析指出,美國稅改上路後,為防止稅基流失、國家財政失衡,川普肯定會注入更大的國家資源,磁吸全球產業供應鏈落地美國製造,如近期蔡政府還組團赴美參與的「投資美國」活動,會與稅改政策產生更大的綜效,「無論美國怎麼做,長期影響都會排擠到台灣的市場,絕不可以掉以輕心」。
領銜亞太產業分析協會院士的單驥指出,企業發展看的是長期規劃,美國稅改帶來的美國投資環境新氣象,會對台灣資金、曾想投資台灣的外商,甚至台商原本順應「新南向政策」而考量南向投資的部位都會因此受到牽動,廠商重新全面思考國際布局,美國的市場、技術、資金源必定是勝出於其他國家,台灣面臨的是多重衝擊。

 

來源:星島日報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