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的孩子會被大人讚賞為乖巧,但「文靜」背後可能只是「身不由己」。有些孩子以至成年人,害怕跟陌生人說話、比起和人相處更喜歡獨自坐在一角、在新環境無法主動開口……這些「沉默」表現下或源於一顆緊張的心,而過分緊張正正是焦慮和恐懼的表現。有職業治療師提醒家長,孩子的社交及學業與情緒健康息息相關,不容忽視。

 

上課時,很多學生都會因為不懂而害怕老師點名要求回答問題,但亦有人因為緊張,即使知道正確答案而張口結舌、腦海空白,被誤會為不懂作答。「在我接觸的個案中,不少孩子會社交緊張,例如在家說話自如,但在外就不說話,他們大多有感官過敏的情況。如容易被聲音影響、不愛質感粗糙的衣物等。」香港蒙恩之家學習及復康顧問服務總監兼首席職業治療師何定邦指,感官過敏及反射未整合皆會導致過分緊張。

 

感官極敏感 隨時啟防衞機制

人的腦幹在危險情況時會不經上層腦指示,讓人不加思索立即反應,對身邊突如其來的觸碰或聲音,有人處之泰然,但有人因感官敏感度過高,會不自覺地啟動防衞機制,出現較大反應。何定邦表示,當孩子緊張會陷入「作戰狀態」,導致心跳和呼吸加快,這些不由自主的反應難用意志力控制,讓孩子難以集中精神及冷靜思考。

 

[caption id="attachment_457717" align="aligncenter" width="715"]
■ 爬行有助整合嬰兒的「原始反射」。[/caption]

 

她續指,部分人仍殘存嬰兒期的自我保護機制「原始反射」,影響其他感官導致容易緊張,「如Moro reflex(擁抱反射)是當嬰兒變換位置或姿勢時,會出現雙手迅速向外張開,再復原作擁抱狀。」何定邦表示,嬰兒出生後首年缺乏俯臥和爬行等活動、腦部缺乏足夠刺激等,均有可能令「原始反射」殘留,故建議家長可多給予機會讓嬰兒俯臥和爬行,以及避免坐太多嬰兒車。

 

緊張致「失語」 轉校整年不說話

緊張問題若沒有得以正視,或許會伴隨孩子長大成人。香港兒童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職業治療師徐子煒以過來人身分分享經歷。小時侯,大人眼中的她,內向、害羞和文靜,但其實自幼稚園開始,上課總在緊張中度過,整節課都在害怕老師突然問她問題,「花時間在驚,而不是花時間在聽書。」除了出現社交問題,學業成績也受影響,「太緊張令腦海經常一片空白,即使是懂(答案)的但也回答不了,自信心受影響。」

 

每次環境轉變,對徐子煒更是大挑戰。小學因故轉校,她一整年沒有在學校主動開口說話。「 (當時)不太和人溝通到,老師問才勉強答一句……入教員室找老師,會在門口徘徊十至十五分鐘都未能進去,但只是好簡單的事如拿回一些東西。」自幼伴隨的緊張原以為是性格所致,直至何定邦替徐子煒進行簡單的反射整合運動測試,才發現她有感官過敏的問題。何定邦憶述:「我只是(沒有事前告訴她)碰她,她已緊張至出汗,整個人看起來很沉重和病,原來她對觸碰很敏感。」突如其來的觸碰,令徐子煒當晚失眠、翌日出皮疹。

 

學習小技巧 助緩解繃緊情緒

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及評估後,何定邦發現她有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感官過敏及擁抱反射等多種反射未被整合。得知自己有感官過敏及殘留的「原始反射」後,徐子煒方發現一些從小到大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不只是性格影響形成。事實上,她的視覺、聽覺及觸覺相當敏感,睡覺時要戴耳塞、用被蓋過眼及頭;除了被觸碰,亦怕穿質感粗糙的衣物和不喜歡往臉上塗乳霜。在使用多感官技巧幫助緩解壓力和情緒後,她的睡眠質素終有改善,緊張時亦能放鬆下來。

 

何定邦和徐子煒介紹幾個適合大小和孩子的簡單運動,協助感官調節及反射整合,有助減低焦慮和鬆弛神經。

 

1. 腳尖互碰刺激大腦

躺在瑜伽墊上,雙腳微微分開約一呎距離,家長可協助孩子重複把腳尖指向腳尖,再分開,(如左圖示)。進行時須留意節奏,不宜太快或太慢。這動作可放鬆髖關節、膝蓋關節的肌肉,同時刺激大腦,減低殘留反射對兒童的影響。

 

2.  4-7-8呼吸法放輕鬆

吸氣四下、閉氣七下、慢慢呼氣八下 ,將呼吸的節奏放慢下來,人也能隨之放鬆。

 

3. 放鬆肌肉 減輕緊張不安

感到緊張時,可用力握緊拳頭再放開,從而獲得放鬆感。父母亦可幫忙或教導子女由手臂開始按,以及利用靠枕,都有助放鬆。

 

資源:星島周刊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
TAGS 家長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