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爸媽常用手機、板腦等電子產品(常稱為3C產品)「帶小孩」,有精神學科醫生指出,兒童大腦還在發育中,在育兒期間過度及過早使用電子產品會影響孩子發育,造成情緒障礙,甚至抗拒上學、出現暴力行為。


中央社報道,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臨床上發現,今天社會上越來越多家長常以電子產品「養小孩」,孩子因長期暴露在電子產品充滿聲光效果的環境裏,缺少實際的人際互動、愛的陪伴,不僅影響人際互動質量、情緒反應,也會妨礙大腦發展。


可影響日常口語及表達能力


臧汝芬說,成人因為大腦發育已經完成,就算放假期間常玩電子產品、電子遊戲,在假期結束後比較有控制力可以減量使用,但兒童比較容易掉進成癮的漩渦。有些兒童玩到廢寢忘餐、缺學習興趣;有些拒絕上學,甚至出現暴力行為。


臧汝芬表示,臨床上也發現,兒童電子產品成癮很大部分原因,出於爸媽自身也愛玩電子產品,全家人手一機,缺乏實際互動,大家各玩各的,也沒有情感交流,語言和身體接觸更大減。
專家指出,長時間暴露在電子產品環境中,兒童也可能缺乏一般閱讀時的冷靜與組織邏輯思維,進而間接影響日常的口語及表達能力,不利於長大後發展社交能力。


約法三章 勿沉迷手機


不讓孩子玩手機的最好方法,臧汝芬建議,家長首先以身作則,陪伴子女時丟開手機。如果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也請務必「約定時間、留意環境、慎選內容」,以約法三章的方式讓孩子減少網上成癮問題。


家長也應多留意子女平常表達方式,一年級開始可以觀察造句,較大的子女則可以看看作文或即時演說(或說故事)能力,是否達到應有水準。 臧汝芬建議,兒童使用電子產品一天最多60分鐘,且盡量避免睡前使用,以免因聲光刺激影響正常睡眠,且約定時間一到,就應該停用。也要留意使用時的環境,避免在光線不足或移動的交通工具上使用;觀看手機時,保持良好坐姿與視線角度,以免影響視力。


臧汝芬又表示,父母要先與孩子約定,不可因太沉迷玩手機,而對家人互動顯得不耐煩、脾氣暴躁。如果家長看到小孩因過度要求玩手機而出現說謊和脾氣暴躁,或者該做的事不肯做時,就要求助。或者可把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增加,想辦法減少玩手機時間,務必把握幫助子女戒除網癮的最佳時機。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