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經常哭鬧、發脾氣,甚至動手打人。專家指,幼童大腦和語言發展未成熟,經常哭鬧或愛發脾氣乃人之常情,家長最重要學識「應對幼童情緒四部曲」,避免小朋友日後更易出現負面情緒,從小學習情緒管理。

 

大腦杏仁核主導情緒

兒童行為情緒治療師葉偉麟表示,幼童較易哭鬧、發脾氣,與腦部結構發展有關。「小朋友在三歲之前,受到大腦中的杏仁核所主導,能夠調節情緒的前額葉皮質還有待開發,兒童壓力處理能力、情緒控制能力都比較低,當他們遇到障礙及困難時,就會很容易受到負面情緒困擾,容易大發脾氣。」

 

[caption id="attachment_525129" align="aligncenter" width="516"]
專家指,幼童壓力處理、情緒控制能力較低,當遇到困難時,就會很容易受負面情緒困擾。[/caption]

 

此外,幼童的語言發展未成熟,未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感受。「一般小朋友要到兩至三歲左右才能夠完整說出句子,整理事件的來龍去脈,在此之前,遇上不如意事情,自然地以哭鬧表達。」葉偉麟說。

 

避免傷害小朋友自尊心

為何有些小朋友經常發脾氣,有些則較少呢?葉偉麟表示,這跟先天和後天有關係。「當一、兩歲幼童因生理需要而哭鬧時,如果照顧者以責罵或不理會的方式處理,會令幼童受驚,並失去對照顧者的信任,未能尋求安撫,日後有機會變得更容易發脾氣。」

 

[caption id="attachment_525130" align="aligncenter" width="376"]
以責罵或不理會方式處理小朋友哭鬧,會令幼童受驚,並失去對照顧者的信任。[/caption]

 

另一情況可能是由於小朋友由不同照顧者照顧,而照顧者的管教手法不一致,有機會令他們更懂得用哭鬧手法,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另一方面,有部分小朋友受到先天因素影響,例如患有過度活躍症和專注力不足,他們天生有衝動的特質,杏仁核很容易「着燈」,所以他們較容易發脾氣。

 

遇到子女哭鬧、扭計,很多家長都會即時氣上心頭,說了一些傷害小朋友自信和自尊心的說話,例如「我唔要你啦!」、「你真係無用!」。這都會令小朋友覺得沒被愛,將來長大後遇到不如意事,也不會回家告知父母。所以,葉偉麟提醒家長,處理幼童情緒,首先要先學識處理自己情緒,並謹記
「應對幼童情緒四部曲」。

 

舒緩情緒妙法

除了要正確地即時處理兒童的情緒問題,日常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幫助小朋友舒緩情緒。

 

【布偶故事】

家長可利用故事時間,來幫助兒童學習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家長自編一個與當天不快事情相似的故事,利用布偶將故事演出來,說完故事後,可以問小朋友:「你覺得他有何感受呢?」,之後再帶他回現實,教他如再遇上今天的事情可怎樣處理。

 

【畫圖畫】

任由幼童自由創作一幅畫,他們可能會將困擾的事情畫出來。此時,家長毋須指導他們要怎樣畫,讓他們自由地畫出來便可,讓他消化自己情緒。

 

【每天二十分鐘陪伴】

無論怎樣忙碌,家長應每天花二十分鐘跟子女玩耍,玩耍時要放下手機,並由小朋友話事,家長不要批評他的玩法正確與否(當然要在安全的情況下玩)。這樣可減少幼童為了引家長注意而出現的負面行為。

 

應對幼童情緒四部曲

1. 家長或照顧者首先要控制自己情緒,不要因小朋友發脾氣或扭計就立即動氣,責罵小朋友,甚至體罰,這樣會對他們會造成長遠負面影響。建議如有其他照顧者在場,可先將小朋友交由他人看管,自己稍為離開,冷靜情緒。

 

2. 要幫小朋友說出感受,例如「我見到你好嬲喎!」,語氣一定要很慢和溫柔,用語言來形容他們感受,可以令大腦的杏仁核「熄燈」,讓他冷靜下來。

 

3. 協助小朋友組織事情出來,例如問他:「剛才是否小明搶走了你的玩具,所以你很生氣呢?」,引導小朋友自己說出剛才發生甚麼事情,要從他的角度出發,而毋須批評他是否做得正確。

 

4. 當他冷靜後,到最後一步才教他正確的處理方法,例如:「你可以向他說,我未玩完,你不可以拿走的。」

 

資源:星島周刊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