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席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座談會的主講者,包括心理專家、社工及教育委員,他們均認為若以人口比例,新移民小朋友的心理問題,甚至出現自殺傾向的情況是偏高的。他們主張家長應與子女保持良好溝通,給予無私的愛,並非一定要他們出人頭地,減少子女的心理壓力。


註冊心理治療師方莉文表示,調查顯示安省五分一兒童有精神問題。家長應該給予子女「不焦慮的愛」,不要強迫子女成為人中龍的尖子。她表示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出現問題,浮現的象徵包括成績差、自閉、情緒波動、沮喪、改變自我形象,甚至吸毒、酗酒、犯事等。另外身理出現問題,如痛症、暴飲暴食、厭食,甚麼有自殺傾向。如家長發現子女有上述情況勿掉以輕心,應盡早向醫生、學校、社工尋求協助。最重要是與子女維持良好溝通,嘗試從他們的角度了解問題。


涉情緒失控者的資料會存檔


臨床心理學準博士生黃高麗霞表示,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出現問題有兩大因素形成,就是先天性及後天性。先天性是難以痊癒,多靠藥物及心理輔導減輕病情惡化。後天特別是新移民或華人家庭子女的情況,相對是較為嚴重。這是因為華人及新移民家長,往往太緊張子女的學業成績,甚至將原居地的習慣及世界觀強加子女身上,要他們做人中之龍,無形中給接受西方教育及觀念的子女非常大壓力,對小孩造成傷害。如果他們做不到父母的要求會感到很痛苦。加上青春期反叛,尋找自我行為,往往與父母產生磨擦,繼而精神心理困擾,嚴重會產生自殺念頭。


前多倫多警隊前警官陳楚標提醒華人家長,切勿輕視子女精神健康問題。如果發現子女行為失常或有偏差,應盡早尋找服務機構社工協助。如小孩子因情緒失控有暴力行為,不論自戕、自殺,或暴力傷人等,如有人報警,警方就會按照青少年心理刑法送交醫生檢查。雖然未必會將他拘留或留案底。但根據警方程序,該名因情緒失控被警方「帶走」的小朋友名字,是永遠保存在警方資料檔案內。約克區教育委員譚國成表示,據2017年約克區教育局的統計,區內小學生華人佔有26%,29%是中學生。
華人中小學生共佔學生總人數29%。他們已關注到中小學生精神健康問題。有問卷顯示一半華人學生表示感到被疏忽,擔憂自己成績。這是因為家長給予他們太大壓力,希望他們成材,形成精神健康問題。


但部分華人及新移民家長對於精神健康問題,是不可談的禁忌,令到精神健康有問題的小朋友求助無門。為此,約克區教育局已制訂學生心理健康策略,未來4年在學校投放更多資源展開試驗計劃,將聘用會講廣東話及國語的心理輔導師,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來源:星島日報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