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之際都是大家對抗流感高峰期的時候,不論成人、長者或幼童,都須加陪防病。除了接種
流感疫苗增強抵抗力外,利用中醫藥進行調養,也有助改善免疫力,專家強調,每人體質各異,調理前必須由合資格醫師按情況施治,以切合真正所需,方可強化身體機能。

 

 

屬於濕熱病類範疇

流感病毒可通過咳嗽、打噴嚏等釋出的飛沫,在人體之間互相傳染,防不勝防。註冊中醫師陳漢雄說:「根據流感症狀如發燒、咳嗽、喉痛等,一般屬於中醫『溫病』範疇內『風溫』」中的濕熱病類。

 

患者會有肢體疼痛、頭痛、打冷顫及疲勞,或腹瀉、嘔吐等症狀。

 

要避免患病,體內必須有足夠的『正氣』,才可抗病邪入侵,故須做到提升免疫力來『治未病』。飲食上,由於發病症狀屬濕熱類別,因此應少吃濃味、刺激性的食材,例如煎炸、辛辣等食品,即可減輕腸胃負擔。另如患者有腹瀉情況,更需要避免進食生冷食品如瓜果、冷飲、雪糕等。其次要有充足休息,避免過勞及太大壓力,因為熬夜、高壓力環境,均易耗損正氣及傷陰,對身體元氣損傷極大。平日宜定時運動,這亦有助促進血氣運行,強化體質。」

 

慎防惡化傷心、腦

流感病邪一般多從口、鼻侵入人體,並且先侵犯肺經,引起發熱、發冷、頭痛、全身痠痛及疲倦虛弱等症狀,病邪繼而有可能從肺順傳至胃部,其表現為腹痛、泄瀉,往後若進一步惡化,病毒可以感染心、腦,對心臟及腦部造成損害,可導致足以致命的併發症。

 

陳醫師指,流感相比一般感冒,症狀惡化的情況會更急促,尤其以幼兒和長者最為明顯。在中醫角度,如出現畏寒症狀,這時候可先用防風及桂枝等驅寒熱藥材,將流感寒邪消除。至於咳嗽、黃痰等「肺熱」症狀,可採用麻杏、黃芩等清熱宣肺中藥。腹脹、腹瀉等不適,則宜用平胃散等健胃整腸藥方,加以輔助治療,而喉嚨紅腫、化膿、疼痛等,需要用清熱利咽藥材,包括銀花及連翹等。

 

適時加強體內正氣

 

流感跟大部分疾病一樣,都是可預先減低患病風險的。陳醫師引用《黃帝內經.素問》所指,「正氣存內,邪不可侵」、「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指疾病發生與否,與人體的正氣強弱有密切關係,當人體臟腑氣血功能正常、正氣旺盛、陰陽平衡及經絡氣血暢通時,外邪病毒等亦難以入侵。反之,當人體臟腑氣血功能失常或低下、正氣偏虛、陰陽失衡及經絡氣血不暢時,則有利外邪乘虛而入而致病。要培養「正氣」除養成良好作息生活習慣外,也可根據體質食用保健食療。

 

根據體質選用食療

‧ 陽虛型

表徵: 常怕冷,一吹涼風便感寒意,甚至發抖。
材料: 桂枝三錢、生薑三錢、白芍二錢、紅棗五顆、甘草二錢、三碗水。
製法: 各材料洗淨後加三碗水,慢火煮二十分鐘即可。
功效: 具有驅寒、活血作用,孕婦及月經量多女性忌用。

 

[caption id="attachment_525123" align="aligncenter" width="585"]
●按體質證型選吃食療,才可發揮功效及避免弄巧反拙。[/caption]


‧ 肺氣虛型

表徵: 日常說話有氣無力、容易傷風及感冒人士。
材料: 黃芪四錢、白朮一點五錢、防風一錢、陳皮零點五錢、生薑一片、大棗二枚、水適量。
製法: 各材料洗淨後加水煎煮約一小時即可。每天飲一碗,連續服用二至三天。
功放: 具強化肺氣功效。


‧ 陰虛型

表徵: 皮膚乾癢、容易口乾舌燥、大便乾硬者。
材料: 雪梨一個、沙參一、馬蹄三個、羅漢果四分一個、水三碗。
製法: 將雪梨洗淨去皮、核及切片,馬蹄洗淨去皮,羅漢果洗淨弄碎,沙參洗淨。將各材料放鍋中,加水三碗,以慢火煮三十分鐘,放涼後當茶水飲用。
功效:養陰生津、清燥潤肺。

 

註:飲用前先諮詢醫生意見。

 

早晚穴位按摩

 

陳醫師提醒大家日常進行穴位按摩,也可助防流感,建議每日可自行以陰力按壓合谷穴、風池穴、足三里穴及三陰交穴等穴位,按至有痠痛感覺便可,每日早晚施按一次,長期按壓還有助改善腸胃健康,尤其是血虛及陰虛者,能助提升免疫力,減低受感染風險。

 

資源:星島日報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
TAGS 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