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不僅僅可以讓人得到清潔,而且也能預防許多種皮膚疾病,可是在冬季洗澡,一旦方式不當,就會出現一些影響健康的問題。

經常洗澡是一種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但在冬季氣候乾燥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問題。

  • 一是洗澡時間不宜太長 許多人每次洗澡唯恐洗不乾淨,尤其是一些有潔癖的女性,洗澡時間往往超過半小時,個別的甚至一個小時。過長時間的洗滌必然會將人體表面的皮脂膜洗去更多。一般來說,洗澡時間10分鐘左右即可。
  • 二是不宜用太熱的水洗 熱刺激可以抑制癢感,所以瘙癢病患者大多喜歡用溫度高的水洗,有的人甚至用鹽水或花椒水洗。這樣做當時會感到很舒服、解癢,但殊不知過熱的水溫對皮膚是一種不良刺激,會把皮膚表面的保護膜溶解,使皮膚更乾燥。洗澡時水溫以40℃為宜。
  • 三是洗澡不宜過於「認真」 對於那些比較講究又有天天沐浴習慣的人,可以每天洗澡,但不要每次都很「認真」、「徹底」。如果沒有幹髒活的話,每次洗澡時,頸部、腋下及陰部可以用浴液好好洗一下,但也不要用得太多,身上其他部位用溫水淋浴沖一沖就可以了。儘量不要泡澡,更不要使用鹼性肥皂。
  • 四是不宜用力搓澡 不少人喜歡用勁搓澡,直到身上發紅,其實搓下來的「泥」就是皮膚保護膜。這是因為表皮的新陳代謝會產生不斷脫落的角質細胞,在被水浸泡後,角質層含水量增加,變得鬆散,此時用力搓出的就是人們常說的「泥」。

而經常用熱水浸泡、搓洗可以導致正常角質細胞過多脫落,讓皮脂膜變薄,使皮膚屏障保護功能被過多破壞。皮膚也會在「泥」被搓乾淨後更加發癢。

資源:星島日報/資料圖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