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是每個孕媽媽都很重視的問題。產檢時醫生也會提醒孕媽媽們,要堅持喝奶。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孕期補鈣那些事兒。


新生命的誕生離不開鈣

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及生命活動必需的金屬元素。在孕期和哺乳期,鈣不只發揮其基礎的生理作用,也作為供應胎兒骨骼系統發育、和作為母體自身儲備利於產後泌乳的重要礦物質元素而被大量需要。

 

孕期隨著胚胎的發育,胎兒體內的鈣也在逐漸增加,並完全依賴媽媽獲得。尤其孕晚期胎兒的骨骼系統加速發育,使得從母體向胎兒轉運的鈣也在迅速增加。到足月娩出時新生兒體鈣含量約25-30g,其中約80%的鈣量是在孕晚期(妊娠28周至分娩)獲取的。研究顯示,分娩前最後6周,媽媽向胎兒每日供給鈣量可高達每日母體攝入量的1/3 。

 

這一對鈣的高需求在出生後的新生嬰兒進一步延續。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每日鈣需要量為200mg(約為正常成人每日攝入量的1/4),接受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的乳汁(鈣含量約為30mg/100ml)將是供應鈣的唯一或主要來源。6個月以上至滿1歲的嬰兒,每日鈣的需要量逐漸增加為250mg,由於輔食的添加,鈣的來源更為多元化,但近1/2的鈣仍由母乳提供。

 

孕媽媽透支鈣可不行

高需求意味著高供給,如果孕期、哺乳期的媽媽飲食攝入不能滿足充足的鈣攝入,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

 

當媽媽的鈣供給不足時,體內鈣缺乏的狀態會調動一系列適應性反應,這些以活性維生素D3等激素調節為主要代表的反應最大意義地詮釋了「母性」,媽媽的骨骼和牙齒作為人體最大的儲存鈣質的倉庫會被打開,一部分骨鈣被輸送出,以滿足供給寶寶的需要和維持母體血鈣的生理水準。同時,腸道也會被動員更加努力地吸收鈣質以滿足需要。但如果媽媽的飲食中鈣攝入顯著不足且長期不能糾正,寶寶的鈣營養狀況就可能受到影響,且持續的骨重吸收作用可能造成媽媽的骨量丟失。

 

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出現小腿或手足抽筋常常是一個警示「鈣不足」的信號,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出現骨軟化或骨質疏鬆,給媽媽的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保持鈣帳戶的收支平衡

那合理的鈣質攝入量應是多少呢?2013年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中晚孕期以及哺乳期女性均應攝入鈣元素1000mg/日。這個特殊生理生期的鈣需求較之非孕期增長1/4。知道怎樣達到充足攝入鈣的要求?先來盤點一下鈣的主要食物來源。

 

乳類及其製品是膳食鈣的最好來源,鮮乳鈣含量約為100-120mg/100ml。其次,貝類、連骨小魚、蝦皮、豆類及豆製品、深綠色葉菜和菜花、芝麻、水果中的山楂,均可提供總量可觀的鈣質。

 

但膳食中存在的其他因素會對鈣的吸收利用產生影響。最常見的就是穀物或綠葉蔬菜中常見的草酸、植酸、膳食纖維等物質,會干擾鈣的吸收過程。

 

譬如莧菜、菠菜、空心菜雖含鈣量較高,但因含較多的草酸,吸收率較低。

 

相較植物性食物而言,乳類食品所含的鈣有較高的吸收率,是優質的鈣的來源。那怎樣的飲食安排滿足每日攝入1000mg鈣的要求?就需要孕媽媽在食物中攝取了。

 

因此,各位孕媽媽們,建議您在孕期和哺乳期每日的飲食中應至少包括乳類500ml,適量的蛋類、魚類、豆製品哦。

 

資源:星島日報/網上圖片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
TAGS 孕婦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