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各種人事變化,我們會產生喜、怒、哀、樂不同的感受,這些都是正常的。這種情緒
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淡化、回歸正常。

現實生活中我們面臨生活、工作壓力時也會經常體驗到類似的情緒變化。有人在工作上擔任主管,多年來客人們見到的永遠是笑容可掬的容顏,那都是一種職業修養。只有家人和朋友才聽得到他們的抱怨,分擔他們在工作中不斷浮現的不滿與氣憤。有更多的人在職場上公開對僱主、員工、同儕發洩情緒,影響工作。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段經典,很生動的描述了暴怒的情緒與疾病的關係。故事中的諸葛亮感到周瑜是其發展勢力範圍的主要障礙,於是利用周瑜心氣高傲的弱點,以激將法把周惹怒成病。事後把大病中的周多次激怒致死,從而除去敵方陣營的一員幹將。

不滿、惱恨、嫉妒、甚至憤怒、苦毒都屬於負面情緒,因為它們使身體肌肉緊張、血壓上升、心跳加速、思維受限、免疫功能失常。它們是致病因素,也是康復過程中的主要障礙。

情緒失控 舒肝解鬱為主
急躁易怒、情緒波動本身不是一種疾病,一般人不會因此去看醫生,而且也無藥可醫。但是負面的情緒可以造成思維、行為發生偏頗。

沒有妥善處理的憤怒情緒是家庭糾紛的催化劑,甚至成為婚姻破裂的種子。如果沒有通過適當的宣洩,可能對個人及他人構成傷害。

Peace在服務行業就職多年,處世待人很得體。婚後對兩家老人及先生關心十分體貼,把一對學齡前的兒子更視如珍寶。除了講究衣食住行,還注重教育,每天接送去參加各種補習班。健康方面稍有偏差就設法及時調養,努力當好賢妻良母。

有一段時間Peace感到非常無助與恐懼,因為自己會經常無端的發怒。當無法控制暴怒的情緒時,會拿孩子出氣,為了一件小事情把孩子教訓一通,而且非常過分。事後會後悔自己一時衝動失控,更害怕將來一時失手可能鑄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Peace來就診時提到月經失調,還有頭痛,胸悶,胃脹痛等症狀。經綜合分析,她的情緒失控行為是由肝氣鬱結造成的。工作壓力大,加上夜間睡眠不足是主要誘因。經中藥配合針灸、以舒肝解鬱。所有臨床症狀很快得到改善,恢復以往的賢妻良母形象。

一身是病 見人遇事就怒
Poppy患有心臟衰弱、糖尿病、關節炎、以及哮喘,她身體過重、兩腿水腫、行動困難,出外時必需靠助走器,稍走片刻就要休息。她有一肚子難以平息的怒氣、隨時要發作,她無法忍受諸多的不滿、經常會投訴。

診所、醫院各部門都害怕和她打交道,擔心被她投訴。由於長年習慣性的大聲喊叫與咳喘,使她的聲帶嚴重受損,說話時聲音沙啞,十分辛苦。

Poppy年輕時身體就十分敏感。她在一間市政府的圖書館任職,每天上班工作時她會感到氣管發緊,呼吸不太順暢。不久以後醫生診斷為哮喘,讓她每天用噴霧劑鬆弛氣管,勉強維持呼吸。後來又經常感冒、咳嗽,而且每次都會拖延很久才能康復。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她發現問題出在圖書館附近的一間工廠,從排氣管出來的廢氣引起她氣管收縮。幾年後,那家工廠因造成環境污染被關閉,才徹底解決了導致她哮喘的根源。但是她的健康狀況逐年下降,無法工作,靠長期病殘金補貼生活。

Poppy認為自己身體變差都由外來因素所造成,通過法律去討公道。先後起訴工作部門的失察,醫生誤診,律師失職,花掉許多冤枉錢。到了退休年齡,養成見人遇事就怒的習慣,背負一身難以好轉的疾病。

針灸治療 調整生理心理
Poppy對西醫有很大成見,但她相信用針灸能幫她改善體質,前來針灸門診。

從中醫治病角度看,她屬於典型的氣虛。我給她解釋了耗氣和補氣的概念,提出必須改善她的呼吸狀況。如果呼吸順暢,腦細胞以及全身細胞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各內臟器官的功能很快就會有明顯的提高。於是一面用針灸調理肺、脾、腎三臟,一面教她學習腹式呼吸。並告訴她改變講話方式的重要性。告誡她與人溝通時盡量輕聲細語,並放慢速度,以免消耗肺氣。

經幾次治療後,Poppy改變了多年來聲嘶力竭的講話方式。後來又逐漸學多了幾式簡單的肢體運動,同時把生活作息時間做了些調整,不久體能狀況得到明顯提高。自從中醫治療後,Poppy變得開朗起來,不像從前那麼暴躁,也不再經常把怨恨掛在嘴上了。

多數人認為脾氣好壞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實際上情緒受各種生理和心理因素影響。每個人平息情緒,調整心理的方法也有很大差異。有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靜思、反省而得以釋懷。更多的人需要經由運動、發聲、書寫等行動才能解脫。也有人說最好是在平靜的時候,去回顧激起情緒波動的觸發點,並找到化解它的方法。

下期預告:帶狀皰疹為患 痛不欲生

 

西乃山醫院針灸門診主任醫師
老大夫醫療保健中心負責人
中醫師陳志卿博士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
TAGS 健康生活 情緒健康 精神健康 老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