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佔到全球18.5%,但肝癌新發病例卻佔到了59%,平均每67秒就有一個人被診斷肝癌,每74秒就有一個人死於肝癌。因此,肝癌也被稱為「中國特色癌」,但肝癌的發生、發展都有跡可循,如何摘下這頂「特色癌」的帽子?

病毒性肝炎是中國肝癌最高危的因素,僅是乙肝、丙肝患者就有1億之多。據資料統計,當前中國約有9000萬慢性乙肝患者,約佔肝癌患者的70%。

 

四大措施 阻斷「家庭」傳播

資料顯示,乙肝感染者的家庭中,有23.2%的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家庭感染者。但乙肝只會通過血液、母嬰及性傳播,如何避免「家庭聚集性」傳播?

 

1、避免口口餵食。嬰幼兒的消化道黏膜較為脆弱,若攜帶有乙肝病毒的長輩患有口腔疾病,將食物嚼碎的同時很可能把病毒留在食物上,喂給了嬰幼兒。

2、不共用個人生活用品。指甲鉗、剃鬚刀、修腳器等較為鋒利的家庭生活用品,很可能損傷皮膚黏膜,若與乙肝患者一同共用,也有一定的感染風險。

3、做好母嬰阻斷措施。HBeAg陽性的母親,有20%的概率出現母嬰傳播,乙肝感染的母親可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降低母嬰傳播風險。而且,對於乙肝病毒活躍期的母親,應避免母乳餵養。WHO報道,嬰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並按規定接種其餘兩針(共三針),可以有效達到母嬰阻斷的目的。

4、積極接種乙肝疫苗。據WHO官方資料顯示,乙肝疫苗對預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有效性高達95%。 但乙型肝炎疫苗的抗體保護效果一般持續12年左右,當抗體下降至一定水準時就會失去保護作用,有必要時可以再次接種。

 

積極預防 阻斷「乙肝三部曲」

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被稱為「乙肝三部曲」,但只要乙肝患者提高自身健康意識,積極主動監視乙肝病情,肝癌是可以被預防的。對於乙型肝炎攜帶者,建議進行常規肝癌篩查,每6-12個月定期就診,掌握病情。對於高危群體也要積極參與進行乙肝五項檢查,可快速準確地檢測肝炎病毒標誌物。

「癌」字三個口,肝癌與飲食的關係更為密切,一般發展為「肝炎-肝硬化-肝癌」。

 

黃麴霉菌污染

黃麴霉菌屬於1類致癌物,是誘發肝癌的第二大高危因素(第一大高危因素是乙肝),每年會導致25200-155000例肝癌的發生。夏秋季節很多家庭都會做粥。但蓮子、枸杞、花生、穀物等儲存不當都可能滋生黃麴霉菌,尤其是花生米、玉米等水分含量高,澱粉豐富的作物,更容易受到黃麴霉毒素的污染。怎樣避免受到黃麴霉毒素的污染呢?

 

1、儲存得當

(i) 新買的花生應先清洗一次,曬上4-5天,儲存時,加入乾辣椒片,可起到吸水的作用,使其保持乾燥。

(ii) 蓮子、枸杞等適宜放在冰箱,若新鮮蓮蓬取出的蓮子應保留綠色的薄膜,再放入冰箱保存。

2、及時丟棄

(i) 堅果、穀物等若食用時外觀顏色有變色、哈喇味兒、莫名的出芽時一定不能食用。

(ii) 作物在加工、儲存、運輸等過程中黃麴霉菌會發生轉移,造成更大的污染,一旦發現部分食物有黃麴霉菌污染,應立即丟棄。

 

飲食中可能存在有害的重金屬物質,如:鮮酵母、蕎麥、章魚等食物中含有一定的銅元素,明礬等食物中含有一定的鋁元素。若食用過多,會造成重金屬堆積在肝臟中,增加癌症風險。硒元素與重金屬結合,形成硒蛋白複合物,能有效排出重金屬物質,減少癌症風險。同時,硒元素有抑制腫瘤物質代謝的作用,臨床上也廣泛應用於輔助治療癌症。可適當食用動物內臟、鵝蛋、桑葚乾等食物。

 

過油及過素都易患「脂肪肝」

從外界攝入過多的富含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都可能造成脂肪肝。

飲食過於油膩,又缺乏運動時,機體無法吸收的脂肪會沉積在肝臟,慢慢演化變成脂肪肝;素食主義者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不吃魚肉蛋等營養物質時,碳水化合物也會轉化為脂肪,堆積在肝臟中,長期以往也會形成脂肪肝。

人體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三大營養物質——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避免脂肪肝最好的方法即為均衡飲食,科學鍛煉,適當多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雞肉。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