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人前來南京夫子廟,大多只會想到遊秦淮河買鹽水鴨,熱鬧有余,雅氣欠奉,很難將這裏曾是中國最大科舉會場的身分聯想一起。多得今年1月開幕的南京科舉博物館, 將這股文風才氣重新凝聚,走進其深入地底的展館,可看到大量關於科舉制度的精采古物,猶如打開了埋藏地下的文化寶盒,讓人眼界大開!

 

盡現制度演變


書生寒窗苦讀,才子上京赴考,狀元衣錦還鄉,以上種種與科舉考試有關的情景,皆是中國古裝電影裏常見的情節,可見這種在中國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古代官考制度,對一般中國人來說絕不陌生,卻又談不上了解,所以我這趟前來南京夫子廟,寧捨熱鬧的“廟街”,把握時間參觀年初才正式開幕的中國科舉博物館。


眾所周知,南京是中國的六朝古都,惟當地原來還曾是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昔日的江南貢院,在最鼎盛時能同時容納超過20,000名考生進考。不僅如此,明清時期112名狀元之中,更有58位在這裏誕生,而全新的科舉博物館,便正正坐落在這所南宋時期興建的貢院所在地上。


可別以為讀聖賢書這等事,只有書獃子才有興趣,走進中國科舉博物館,你會發現設計由內到外均別出心裁,趣味盎然,單是展館的建築,便既破格創新而又饒富意思。由於昔日供考官站在高處監考的明遠樓,是江南貢院以至整個夫子廟的最高地標,為求不高於這座明朝古建築,博物館刻意捨棄向高空發展,改為建在20米深的地底。現時來到博物館門外,除看到經翻新的明遠樓,就只有造型像墨硯的方正水池,以及一列以往專供考生應考時使用的號舍。惟當你穿過龍門牌坊,沿着迴旋小徑往深入20米的地下展館走去,原來別有洞天,其中以瓦片建造、寓意雲紋的圍牆固然矚目,展館那以竹簡砌成的壯觀牆壁,更散發着濃濃的書卷味!

 

 


金榜名人雕像


來到展館,可觀之處更多,除了放滿四書五經、《論語》及《孫子兵法》等典籍的藏經閣,更多的是關於科舉的古物文獻,透過鄉試的試卷、作弊的伎倆、舉人的官服、狀元的真迹、武狀元考試器具,以至眾多刻着“舉人”、“秀才”等功名的中舉牌匾及旗幟,不僅可全面認識自隋朝創立、至清代滅亡的整套科舉制度如何興衰演變,更可感受名落孫山的欷歔,又或金榜題名的光榮。


樓高四層的展館面積廣達22萬平方呎,精采展覽多不勝數,朝地面方向層層而上,還可找到展示昔日科舉考場和內地近代課室等模擬場景。值得留意的是名人堂,內裏擺放了文天祥、王安石及林則徐等人的雕像,從中介紹一眾從科舉考試躋身仕途的各朝文武百官。最後是往以黃金屋、狀元及第等作主題的文創店搜購精品,回到地面還可以一登明遠樓,居高俯瞰整座博物館。

文、圖:韋利  鳴謝:永安旅遊

來源:加拿大都市報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