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發燒不但會造成身體不適,嚴重者更可損害器官機能。及早認識發燒的嚴重性及正確處理方法,有助減少出現後遺症和加快康復進度。

 

準確量度守則
人體有其自行的體溫調節機制,同時體溫會受外界環境影響而有輕微的變化,例如長時間被陽光照射、穿過多衣服、運動過後等,都會令體溫升高。因此量度體溫時應最少於靜止狀態下休息十五分鐘後才量度為準。家庭醫生陳聰寶指,現時量度體溫的器具選擇很多,一般以電子式的測溫儀較安全、易用,同時又具有記錄功能,可讓家長記錄病童的體溫變化狀況。正常人體溫度為攝氏三十七點五度,一般如果體溫高於攝氏三十八度,便屬於發燒,但必須注意即使體溫變化不大,也可能是「低度發燒」,應該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臨床現象,細察及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發冷乃自然機制
發燒的成因眾多,其中一個主因是因為身體受外物入侵,繼而引起發炎反應及巨噬細胞等免疫系統細胞釋放的物質所引致。至於為何發燒時會有發冷情況,這是由於當人體的核心體溫上升時,身體反而會覺得寒冷,甚至會出現肌肉顫抖等反應,藉以增加熱量,同時周邊血管會因而收縮以減少熱量流失,因而會有明明在發燒卻四肢冰冷情況。雖然發燒時會感到不適,但適度發燒有助提升免疫系統功能,然而須注意發燒時體內需要產生更多的熱量,所以會增加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製造量,以及心臟功能的輸出率,對於有心血管疾病、貧血、慢性疾病和先天代謝異常等人士,較易造成不良影響,如令原有病患病情惡化。

六歲以下早求醫
陳聰寶特別強調,家長須注意六歲以下兒童的病況,因他們有機會由於發燒而導致「熱性痙攣」,出現抽搐時,可引致咬傷舌頭的意外,嚴重時甚至有礙呼吸等。根據統計,熱性痙攣的罹患率很高,每一千個五歲以下小朋友曾有過熱性痙攣一次或以上者,約達十九至三十六人,病發率約為百分之三。

建議兒童發燒,家長應盡早求醫,尤其是六歲以下的孩子,以便醫生查找病因而避免延誤診治。接受治療後,亦要避免給兒童穿太多或太緊身的衣物,因為這樣很易會令核心體溫不斷上升,故有需要時只以普通室溫水來抹身便可,切勿以酒精擦拭身體,以免因血管收縮加劇,反而有礙散熱。

資源:星島周刊/文:衛兒Hygibaby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