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乃山醫院和新寧醫院附屬聖約翰康復中心針灸門診主任
老大夫醫療保健中心負責人
中醫陳志卿博士

 

「冬令進補」是一種民間習俗,有人從十一月初的立冬就開始進補了,因為這是秋冬交接的日子,也有人從十二月下旬的冬至才開始進補,因為這時冬天真正來臨了,需要吃些補養品來增強體能,準備過冬。就連植物都會儲藏養分在根部蓄勢待發,也有動物吃得肥肥地冬眠,等待春天來臨。其實「冬令進補」和中醫「天人合一」的養生概念是吻合的;中醫認為冬天是保養身體、積蓄能量的好季節,因為,此時人體的新陳代謝較慢,吸收能力強,容易用補養的方法,把虛弱的臟腑調理好。

 

湯方、膏方、藥酒

香港人喜歡煲湯,隨著四季氣候變遷,選用不同的藥材和食材,煲湯飲用,達到養身目的。在冬令季節補腎湯方中,男士多用海狗腎、枸杞子、鹿茸、巴戟 、杜仲;女士則多用蛤蚧、冬蟲草、女貞子、當歸、黃精等藥材。

台灣人習慣用大量肉類搭配中藥材燉熬,例如八珍排骨、十全大補,過了立冬,幾乎人人非得吃羊肉爐、薑母鴨不可,認為那是補腎聖品。

到了上海,近年來興起一股服用「膏方」的養生時尚,醫生根據客人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開出由 20 至 30 味中藥組成的方劑,煎煮後,再以阿膠加上芝麻、核桃、黃酒、冰糖等配料製成藥膳膏滋,每日一湯勺,冲水服用,連續一到一個半月。每年十一月一日是開始配製膏方的日子,在中藥店和中醫院門診部,許多人大排長龍,請中醫開膏方。

中國北方人則喜歡飲用養生藥酒,在秋季把名貴藥材按配方在米酒中浸泡,從立冬開始,每天一湯匙,連續服用二、三個月。

 

藥補、食補、動補

冬令進補屬於食補,補好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暖身、提升耐寒抗病的能力。但是最好適合自己。比方,氣虛的人動則氣喘、胃口較差;血虛的人常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陰虛的則多口乾、潮熱盜汗等;陽虛的手腳冰冷、夜尿頻密,進補的方式就有所不同。此外,如果患有感冒、咳嗽、發燒等,應當先把感冒治癒再進補,否則進補比較困難,還有可能延誤感冒的康復。

所有的補品都要經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也必須先改善胃腸功能再進補。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的朋友,也應注意不要攝入熱量、糖分、鹽分、以及膽固醇含量過高的食品,以避免加重病情。

運動的確是增強體能的好方法,但是冬季做戶外運動,一定要充分作好暖身預備,等到陽光出現後,才可外出,因為若患有潛在的心血管疾病,突然接觸到冷空氣,很容易增加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必須嚴加防範。

 

養生穴位按摩

有人把全身300多個穴位稱為天然的藥房。選擇適當的養生穴位,經常做自我按摩,可以提高體能,減少得病的機會,還可以減輕許多疾病的症狀,縮短康復的時間。大家不妨把「穴位按摩」也作為冬令進補的一種方法,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裡,對命門穴、關元穴、合谷穴和足三里穴,這些屬於陽性的穴位做按摩或者局部熱敷,以補氣壯陽,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和防病能力。命門穴在腰部,與肚臍在同一水平線的腰椎凹陷處;關元穴在腹部中線,肚臍下四橫指處;合谷穴在拇指和食指之間,把拇指和食指合併,在兩指之間最高凸起處便是;足三里穴在膝下外側四橫指寬處,可以每天按摩二次,每次二、三分鐘。

說明:穴位按摩也是冬令進補的方法之一,經常按摩在腰背部與肚臍在同一水平線的腰椎凹陷處的命門穴 (圖1a、1b),在腹部中線肚臍下四橫指處的關元穴 (圖2),在拇指和食指合併時最高凸起處的合谷穴 (圖3),以及在膝下外側四橫指寬處的足三里穴 (圖4),可以補氣壯陽,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和防病能力。

 

原文刊載於《星島周刊》2016年12月17日。

過去文章:
- 癌症腫瘤 中西取長補短

- 腎臟衰竭 頭面浮腫乏力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