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五(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症關注日,教育大眾從飲食中正確補鈣,是近年防患骨質疏鬆的主要方向,然而有營養師發現,市民普遍忽略了不當飲食會加速骨質流失的破壞性,如墮進「忌食陷阱」,儘管如何從膳食中補鈣,也難以及時攝取足夠鈣質,追補不斷流失的骨質。

錯誤飲食、用藥陷阱


美國註冊營養師詹佩鳳說:「現今都市人大多都知悉食用富含鈣質的食材來增強骨質,亦知道不宜攝取過量咖啡因,如少喝咖啡、濃茶等,然而卻大為忽略了以下的飲食及服用藥物陷阱,會直接加快『掏空』體內骨質,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問題。」

  • 過量高酸性食材:主要是指高酸性負荷飲食,而非指只帶有酸味的食品。高酸性負荷飲食可導致骨骼於正常速率下,釋放出更多的鈣質進入血液內,從而增加「尿鈣」排泄量,直接加快骨質流失。

如發現尿鈣度高,應平衡飲食中的酸鹼度,以及適量攝取鈣質。飲食上可減少進食能增加「酸性負荷」食物的次數及每次進食量,這類食物包括:肉類如家禽(雞、鴨、鵝等)、魚及海鮮,如對進食分量有疑問,應先諮詢營養師意見。詹佩鳳指,大部分蔬菜及水果也具幫助消除肉類的酸性效應正確選擇包括綠葉菜、番茄、西蘭花、提子、香蕉及梨等。

 

  • 過鹹及高鈉食品:原因是高鈉質飲食可增加尿鈣排泄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鈉質每日攝取量上限是二千毫克,即約一茶匙鹽。詹佩鳳建議日常應減少高鹽分飲食,這些食材主要為高鹽分小食如薯片、薯條等,醃製或加工肉類如火腿、香腸、煙三文魚、煙鴨胸等,調味料則包括豉油、蠔油、茄汁、現成的意大利粉醬汁及沙律醬等。

服「損鈣」藥物:很多需要長期服用利尿藥、抗癲癇藥及甲狀腺素藥物人士,都知道要格外調整補充鈣質,因以上藥物可妨礙「鈣鹽」在骨內沉澱。但大部分患有濕疹、哮喘患者,卻忽略了他們長期服用的含類固醇成分藥物,同樣會有減少腸胃吸收鈣質,以及增加尿鈣排泄量的副作用。建議他們應按醫護人員指引,適當調整補鈣膳食。

補鈣食材勿亂配
進食補鈣食材時,須注意不可與某類食物同吃,以免妨礙鈣質的吸收率。最常見例子是勿同時間吃菠菜和豆腐,因為菠菜含有高草酸,它會減少人體對豆腐中鈣質攝取量。建議食用含豐富鈣質的食材如小魚乾、沙甸魚、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豆乾等時,須避免同時搭配富含草酸的食物,應該分開於不同時段進食。

資源:星島日報/文:衛兒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