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乃山醫院和新寧醫院附屬聖約翰康復中心針灸門診主任
老大夫醫療保健中心負責人
中醫陳志卿博士

 

痛風是現代流行病之一,主要是由於新陳代謝功能障礙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因為血液中的尿酸在某個 關節腔形成了結晶體,刺激局部組織,而引起了關節部位的炎症反應。患者多數是體重超標的男士,也多 半伴有家族遺傳史,往往和平時飲啤酒過多,或者攝入太多嘌呤含量很高的食物,因此有人稱之為「富貴 病」,或者「國王病」。

 

疼痛難當 還需忌口

痛風多數在後半夜突然發作,病人在睡夢中被痛醒,最常見的發作部位是大腳趾,其次是手腕、腳 踝、手指、腳趾等小關節,偶然也會涉及膝、肘、肩關節。發病的關節除了有劇烈疼痛外,還會出現局部 發熱、皮膚紅腫、關節活動受限等炎症反應,症狀多數持續一個星期左右。

根據發病史和對症狀的檢查,一般不難對痛風作出診斷,但有時候需要對發病的關節做X光檢查,或 者從關節部位穿刺,抽樣檢驗,發現有尿酸結晶後才能確診。症狀反覆發作的慢性病人情況比較複雜,多 數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病等其他疾病。西醫治療多用消炎止痛藥,別嘌呤醇(allopurinol)和類 固醇藥物來減輕症狀,並且會建議用飲食控制以防止復發。

 

過與不及 難以拿捏

嘌呤是組成人體細胞所必需的基礎材料之一,人體細胞的更新需要許多建築材料,嘌呤是其中之一, 嘌呤有兩種來源,一是取自死亡細胞的碎片,進行回收利用,其二是通過攝取食物來補充。肉類、海產及 豆類食物內嘌呤含量很高,蔬菜中含量較低。所以劇烈運動、手術、或接受化療後,大量細胞受損、死 亡;以及食入大量海鮮、肉類,血液中嘌呤濃度增高,容易超標。多餘的嘌呤要被分解、清除,嘌呤要經 過很多步驟的分解,最後變成尿酸,通過泌尿道和腸道排出體外。

如果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一旦在關節腔裡形成結晶,這時痛風就發作了;如果尿酸在泌尿道形成結 晶,就是腎結石、膀胱結石,對身體造成不同的傷害。明白了痛風的發病原因,在飲食方面好好調整,減 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就可以減少痛風復發的機會。

 

中醫治療 身心調控

中醫認為此病和平時飲食不節、脾胃功能失調、痰濕阻塞經絡及關節有關,反覆發作的慢性病患多有 肝鬱腎虛的症狀。一般會因人而異, 辯證論治,施針用藥都可以收到很好的療效。但是痛風發病不完全是 由飲食誘發,血中尿酸濃度只反應了發病原理的一個方面:健康普查中發現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的人群 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痛風患者;然而在痛風患者群中,有些人的尿酸濃度卻是正常的。

筆者在臨床還見到一些患者,都是承受了過大的心理壓力後痛風才發作,因此建議除了在飲食方面作 必要的調節外,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調整心理狀態,減輕壓力。此外,經常用熱水泡腳,進行輕度的體能鍛 鍊,也可以降低發病機率。

 

養生穴位:公孫穴、解溪穴

公孫穴和解溪穴分別是脾經和胃經上保健養生的重要穴位,除了能調理脾胃功能外,也有助於改善足 部各個關節部位的氣血循環。公孫穴在腳的內側,相當於第一跖骨後端粗隆的前下方;解溪穴在腳背與小 腿交界部位的橫紋中央凹陷處。可以每天按摩二次,每次二、三分鐘。



說明:在腳內側的公孫穴(見圖一、二) 和腳背的解溪穴(圖三)分別是脾 經和胃經上保健養生的重要穴位, 除了能調理脾胃功能外,也有助於 改善足部各個關節部位的氣血循 環。

 

原文刊載於《星島周刊》2016年9月17日。

過去文章:
- 甲亢甲低 新陳代謝失調

- 紅斑狼瘡 免疫系統失調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