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就有不少社交網站瘋傳有關中國假米事件,而且亦波及加拿大。當中社交媒體更有一些短片展示揉搓“假米”可令米粒變長而造成不少社會恐慌。

 

最近香港海關及食物安全中心就檢取涉事剩餘食物樣本及從有關食肆另外抽取米樣本進行檢測。最後得出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大米及通過化學檢測。

 

值得注意的就是不少傳媒報道聲稱有塑膠米可能從中國出口到一些東南亞及非洲國家。不過當中沒有一個國家確認有關指稱屬實。另外不少國家都證實,包括早前中國內地商務部亦曾就此申明,傳聞中的“假米”與中國大米出口商毫無關係。

 

早前於溫哥華就有假米風波,當中涉事食店表示炒飯內的米飯質不同,可能是在飯煲內「飯面」與「飯心」的米有別,煮出來飯質及外觀有不同。食店出示入貨單證實店內所選用的為泰國米,而供應泰國米的供應商則向傳媒表示,該種米從泰國入口已廿多年,而且出口有清關並在入口加拿大有檢查。另外溫哥華沿岸衛生局回應當時傳媒查詢時表示並沒有收到直接投訴和食用相關食米後不適的報告,還有該局亦沒有發出相關警告。

 

香港的食物安全中心指出,大米的物理特性會因為烹煮過程而改變。由於不同的大米品種在烹煮期間的吸水和膨脹程度有所不同,因此由不同的大米品種烹煮成的飯的硬度、潔白度和光澤度有異。另外,長粒米通常在煮熟後較蓬鬆而結實,中粒米和短粒米在煮熟後則較柔軟、濕潤和粘稠。

 

一般長粒米的直鏈澱粉含量較高,煮熟後質感硬而蓬鬆,飯粒顆顆分明;而短粒米的直鏈澱粉含量較低,在煮熟後會變得軟而黏,飯粒黏結在一起。飯粒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柔韌性及彈性,故大部分均能揉搓變長。當中糯米最具彈性,而直鏈澱粉含量高的米粒則彈性較低。

 

食物安全中心提醒,在揉搓期間較易斷裂的飯粒可能是煮熟後經過冷藏而變硬的飯或隔夜飯。因為飯粒在冷卻一段時間後澱粉會進行稱為「回凝」的過程,變成較硬及柔韌度較低的結構讓飯粒易碎。就因為假米風波事件中,香港政府化驗所檢測了涉事剩餘食物樣本和另外抽取的米及飯樣本,並從在DNA基因測試中識別出大米的遺傳標記中確定所有樣本皆為大米。

 

就加拿大溫哥華沿岸衛生局當時並沒有收到相關投訴和發出警告,加上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檢測顯示所有米樣本皆為大米並通過化學檢測。為了避免更多食物安全恐慌,大家可以多參考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等查看可靠的最新資訊,並留意多項因素如大米澱粉的特性及烹煮方法都會影響米飯的物理特性。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
TAGS 假米 健康 消費指南 溫哥華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