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記者黃憶欣報道】時序進入6月下旬,宣告暑假來臨的國慶長周末前,多數加拿大人已經準備出發度假,然而溫哥華也以豐盛的藝文活動等著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

但是另有一派懂得生活的藝術家(懂得藝術的生活實踐家)則主張留守溫哥華,想當初移民來到此地,不就是因為溫哥華慢活恬淡適宜人居嗎?於此最美好的季節,留在家中享受才是上上策。

在溫哥華登巴社區有一間畫廊Visual Space,負責人是日裔的Yukiko Onley,她很有個性,選擇遠離市中心,以自己的步調策展,並邀請本地藝術家,掘出他們的壓箱寶,直接而不囉嗦。

羅世長(左)與Visual Space負責人Yukiko Onley。星島記者黃憶欣攝

6月27日開幕的羅世長個展《與自然對話》(Dialogue with Nature),正說明了夏天留守溫哥華的理由一一從家中窗戶望出去,隨著晨昏變化的山海風景,太美了,讓出門寫生這件事也顯得多餘。

羅世長說:「山與水成了我兒時記憶和鄉愁的隱喻。對我來說,每天畫山畫水就像是透過自然與內心的感受對話。這不僅幫助我表達了內心深處一些我平時不願意用語言表達的東西,並為我的情感打開了一扇獲得安慰的大門。」

他說:「我從自然得到靈感,自然是我創作的題材。在尋找內心情感與現代藝術的色彩、形式、空間、光線等元素之間神秘關係的漫長過程中,我逐漸找到了感情、希望和詩意。透過覺察潛意識中發現的隱喻與藝術形式元素之間的關係,創造出自己的畫作。」

羅世長此次個展距離人生第一次個展正好40年。他畢業自台灣大學,其後就讀卑詩大學人類學系研究所,再於多倫多大學取得博物館學管理碩士學位。於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M)工作期間,1984年在該館俱樂部舉辦首次個展,幾年後轉為專業藝術創作者,辭去博物館研究員的工作。

當被問及40年前個展作品和近期新作有何不同時,羅世長笑著說,年輕時感情比較激烈,色彩表現可能會更強烈。但自當年起,羅世長即以家中向外望去的風景為題材。他說:「當時住安省家裡有許多挪威楓,也有多倫多的雪景」,移居溫哥華之後,自家窗景就是山與海,晨觀日出、夜賞晚霞,加上四季的變化,這一切都躍上畫布。

羅世長作畫孜孜不倦,有時即興一股衝動就一畫兩三天,但也需要理性思考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他的畫作闡明內心平和、寧靜,有時甚至是孤獨的視角。

仔細觀察其作品,有些油彩單薄、有些厚重,都反映出藝術家在即興和理性間的情感拉扯。他說:「有時看到上一次收筆覺得可以收工的作品,突然又非加上幾筆不可,情感時常在心中糾結翻騰。」

藝術家最開心的就是遇到伯樂,在適當的時機,策展人出現促成一檔好的展覽,延續藝術品的生命。羅世長在2017年大病一場,直到手術後休養了幾年,期間雖然未中輟創作,但完全無法辦展覽。這次獲Yukiko登門拜訪,選了最具溫哥華代表性的「西班牙海岸」(Spanish Bank)、「英倫灣」(English Bay)等近20幅。

羅世長作品Mountain in Sunset。受訪者提供

藝術家往往被視為不食人間煙火。但是當市民抱怨溫哥華房價多麼不可負擔、機票和交通如此昂貴的情況下,回過頭來看溫哥華自然美景,仍是富足的,因為當你費盡心力移民到這個最終稱之為「家」的地方,不論日後到了世界各地,鄉愁將油然而生。

羅世長描繪自家窗外的溫哥華山海數十年,他的作品很容易被視為「未完成」,但那正是讓觀者以自身經驗去填補的鄉愁。

與自然對話》個展自即日起展至7月13日,開幕茶會定6月29日(周六)下午2時至4時舉行。地址:3352 Dunbar Street, Vancouver,電話:604-559-0576。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