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腸胃健康息息相關,更有說法指,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有多位腸胃病學專家指出,他們從不進食或甚少進食6類食物。其中,若經常吃1種食物,患大腸癌風險更會增加20%!另外,1種看似健康的麵包,亦會增加患上大腸憩室炎的風險。

腸胃科醫生從不吃6類食物?1種麵包也上榜

美媒《The Huffington Post》引述多位腸胃病學專家意見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避免進食以下6類食物,當中部分食物雖然看似健康無害,但其實會損害腸道健康。

6類食物易傷腸胃/損腸道健康

甚麼食物易傷腸胃?

1. 蛋白能量棒 

  • 原因及影響:蛋白能量棒看似健康,有助補充蛋白質。不過,據美國塔夫茲醫學中心腸胃病學專家Dr. Harmony Allison表示,她幾乎從不吃這類經過高度加工製作的蛋白能量棒。她指出,這類食物在加工過程中,會被添加大量用途不明的添加劑,有機會導致腹脹和脹氣,消化不良。
  • 建議:若要攝取蛋白質,她建議可從牛奶、花生醬或堅果等食物中,攝取相同分量的蛋白質。

2. 紅肉(牛扒)

  • 原因及影響: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腸胃病學專家Dr. Reezwana Chowdhury表示,紅肉和加工肉類的飽和脂肪含量很高,若攝取過量,有機會增加患上結腸瘜肉及結腸癌的風險。當中,如每日攝取超過100克紅肉,患結腸癌風險比一般人高。

3. 熱狗腸等加工肉類

  • 原因及影響:不少人都愛吃熱狗、煙肉等加工肉類,不過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腸胃病學專家、醫學助理教授Dr. Rabia De Latour指,自己會避免進食加工肉類這類冷盤。因為有研究數據顯示,每周攝取4次或以上加工肉類或紅肉,患結腸癌(大腸癌的一種)風險會增加20%。

4. 炸魚或炸雞

  • 原因及影響:油炸魚塊及雞塊香脆可口,是不少人愛吃的小食之一。不過,微生物群數據公司BIOHM聯合創始人Dr.Mahmoud Ghannoum卻指出,有研究發現,煎炸油對腸道微生物群有負面影響,有機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即脂肪等物質在動脈壁內堆積,長遠而言可導致心臟病或中風。

5. 梳打水等含糖飲料

  • 原因及影響:梳打水等含糖飲料雖然容易入口,不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腸胃病學專家Dr. Simon C. Matthews指,長期飲用這些飲料會導致腹脹、打嗝和胃酸倒流等腸胃道症狀。如果再混合飲用碳酸飲料或咖啡,更會令情況加劇,長遠而言,亦有機會引致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

6. 白麵包等精製穀物

  • 原因及影響:不少人都以白麵包作早餐,不過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腸胃病學計劃主任Dr. Shilpa Grover指,白麵包等精製穀物對腸道有負面影響。曾有研究指,大量攝取精製穀物(refined grains)、紅肉、加工肉類等,會增加患上大腸憩室炎(當腸壁持續過度受壓、腸壁肌肉弱化,引致的腸道內壁凹陷,形成囊袋組織)的風險,而且亦會增加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腸癌等風險。

常吃紅肉火腿增患大腸癌風險?常見症狀/成因是甚麼?

有不少專家也警告,常吃上述食物有機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大腸癌在香港為第2大致命癌症,死亡率頗高。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在2021年,分別有5899宗新症及2298宗死亡個案。

大腸癌12種常見症狀

 

大腸癌有何常見症狀?

香港醫管局指出,若及早確診並治療大腸癌,不少個案均可獲根治。大腸癌常見徵兆如下:

  • 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排便習慣突變,如持續便秘或腹瀉;糞便形狀改變,如大便呈幼條狀;大便後仍有便意。
  • 無故體重下降、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手腳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氣喘、面色蒼白、頭暈。

還有甚麼因素易引發大腸癌?

據香港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料,生活及飲食習慣方面,引致大腸癌的因素包括:日常攝取纖維量不足、常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類、缺乏體能活動、身形肥胖,以及有抽煙及飲酒習慣。

至於自身體質因素,患有「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症」等遺傳性腸病;患有「潰瘍性結腸炎」,以及患有大腸瘜肉的人士,患大腸癌的風險比較高。至於有大腸癌家族病史人士,罹患大腸癌也較高。

T10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追蹤CCUE社交媒體,獲得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cue.c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cue.ca